作者:徐敏
中國的養豬業近年來發展迅速,養殖水平進步很快。然后危害養豬業的疾病卻并沒有因此而減少,疫情的壓力依然很大。本文就當前豬場流行的幾個重要疾病的流行態勢和防控措施做簡單闡述。
1、 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是一種急性烈性傳染病,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疫苗和藥物,豬群感染后死亡率極高,可接近100%。目前非洲豬瘟已經傳遍了全國,對我們養豬業造成了嚴重的打擊。據不完全統計非洲豬瘟流行一年多的時間,讓中國養豬業損失了超一半以上的產能。而且現在非洲豬瘟傳播的腳步也并沒有停止,形勢依然很嚴峻。
那么面對非洲豬瘟我們養豬人能夠做些什么呢?生物安全是防控非洲豬瘟唯一有效的方法。首先我們要盡可能保護好豬場所處的大環境。局部區域的聯防聯控機制在我國有些鄉鎮甚至是縣級區域起到了可見的效果。其次豬場只能是做好自己自身的生物安全工作。我們要通過生物安全管理的方法切斷非洲豬瘟的傳播途徑。建議豬場重點從外部生物安全和內部生物安全兩個方面著手。外部生物安全指的是防范病毒進入豬場的措施。豬場必須對一切與外界接觸的事件點進行嚴密把控。比如車輛、人員、物資、豬、飼料等一切可造成場內外接觸的可能的事件都需要嚴格把控。有條件的豬場可以建立洗消中心配合核酸檢測來嚴防死守,沒有條件的豬場就通過降低此類事件的頻率和加強消毒。豬場的管理者要很清楚自己豬場在外部生物安全防范方面最有可能的漏洞點在哪里,并因此加強防范。內部的生物安全是指防范豬場內部病原在不同欄舍之間傳播。豬場可以適當的改建基礎設施。一定要將出豬臺外移,建立中轉運輸的機制。中小型農場盡可能完善圍墻、防鼠、放蚊蠅、防鳥等設施設備。以及完善場內生物安全所需的設施設備,比如淋浴間、消毒設備、必要的工具、改裝拉豬車等等。然而內部的生物安全不僅僅是簡單的設施設備問題,更重要的管理方法。比如臟區凈區的劃分、工作流程、人員和豬只的流動管理、病死豬的處理等等。內部生物安全看起來對于防止非洲豬瘟的進入豬場沒有意義,但是內部生物安全可以決定豬場不幸中招之后的命運。內部生物安全做的好的豬場,采取及時和適當的措施是可以損失很小并且清除病毒的。但是內部生物安全不好的豬場就基本沒什么希望了。
除了做好生物安全的工作以外,防控非洲豬瘟還應該了解以下兩點。第一、非洲豬瘟的檢測技術和精準清除技術。檢測是當前防范非洲豬瘟的重要技術手段,來場車輛、人員、物品、環境等檢測至關重要。當前的檢測方面一般分為三類:熒光定量PCR、恒等溫擴增、膠體金試紙條。熒光定量PCR檢測靈明度高、特異性高,是當前最好的檢測手段,大型農場普遍選擇使用。但是要求購買較昂貴的設備以及需要懂得操作的技術人員或者依賴外部實驗室。恒等溫擴增技術靈明度也非常高,與熒光定量PCR相當,但是期特異性稍差,容易出現假陽性。優點是操作簡單,設備便宜容易操作。這種方法非常適合中小型養戶配備。膠體金試紙條的敏感性較差,只適合與病死豬的檢測,一般不適合環境樣本和潛伏期樣本檢測。關于精準清除,就是民間所說的拔牙。這個完全是有理論基礎的?;谠摬≡缙趥鞑バ圆粡?,在感染早期可以通過口鼻拭子檢測到早期感染的豬這兩個特點。只要我們盡早發現感染,并主動排查出處于潛伏期的豬并進行安全清除。配合高效的消毒措施以及內部生物安全管理防止病毒在豬場內的擴散或者殺滅它,精準清除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詳細技術方案不在此綴訴。第二、保障豬群的營養水平、其他基礎疾病的防控、藥物保健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營養是一切抗病之根本,當前的形勢下一定選擇優質的飼料,并添加足夠維生素、微量元素保障豬群的營養狀態。圓環、藍耳、支原體等免疫抑制性的疾病的基礎免疫很重要,一旦這些病不穩定,防范非洲豬瘟就更加吃力。藥物保健主要是提高機體免疫力,清除細菌、真菌、寄生蟲、霉菌毒素的影響。另外水中添加酸化劑也有助于非洲豬瘟的防控。這些措施都是為了提高非洲豬瘟的感染閾值。
當前非洲豬瘟的流行特點有了新的變化,那就是類疫苗毒株(基因缺失毒株)廣泛傳播,已然形成了新的流行毒株。包括單基因缺失、雙基因缺失等多種毒株。這些類疫苗毒株有個新的特點,就是在感染初期沒有明顯的癥狀,感染初期也不排毒,很難通過口鼻拭子檢測到病毒。這類毒株致病力不強,感染初期無明顯癥狀,一旦豬場發現臨床癥狀時,往往豬場已經感染很長一段時間了,豬群的陽性率已經很高了?;谶@種特點,上面提到的“精準清除”(拔牙)的方法就行不通了。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建議高風險的豬場可以增加非洲豬瘟抗體檢測的方案來預警,可以每2-3周進行一次非洲豬瘟抗體的抽檢。同時做抗原檢測工作。這樣或許能更早一些發現疫情,這樣為后續的檢測清除工作爭取時機。否則一旦發現太晚,檢測清除就沒有實際意義了。
2、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就是我們熟知的藍耳病,該病對豬場的危害極大,可造成母豬的繁殖障礙和仔豬的呼吸道綜合癥,而且是嚴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當前藍耳病多呈地方性流行,我國大部分豬場都是藍耳病的陽性場。陰性場非常少見,在我國的比例大約只有2%。關于藍耳病的防控養殖場比較關心的有以下幾個問題:
1)?? 是否需要免疫?這個問題要根據自己豬場的藍耳病的感染狀態來決定。一般陰性和陽性穩定的豬場可以選擇不免疫或者選擇滅活疫苗免疫。不免疫的前提是有足夠好的生物安全條件,因為一旦這類豬場不免疫將意味著對藍耳病沒有抵抗力,一旦爆發將損失慘重。而陽性不穩定的場或者爆發的場一般建議免疫,免疫弱毒活疫苗是快速穩定豬群最好的辦法。
2)?? 選擇什么疫苗?對于需要免疫的豬場選擇疫苗有三個標準:有效性、安全性、穩定性。有效性是需要根據本場毒株的背景來選擇,即選擇對行型的毒株。我國目前的流行毒株主要還是以JX-A1、HuN4、TJ等毒株為代表的高致病性藍耳病為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NADC-30以及GM2、QYYZ等毒株的流行有擴大的趨勢,這兩類毒株目前還沒有對型的疫苗。當前的疫苗對其有一定的交叉保護,但保護不完全。還有一類VR2332毒株衍生而來的毒株,這類毒株主要來源于疫苗衍生毒,在我國流行率較少。理論上講,選擇毒株匹配度越高,有效性就越好。安全性方面,我們要求藍耳病疫苗本身不具有較強的毒性,免疫后帶毒時間要短,不容易發生返強和重組。一般認為經典毒株的疫苗更安全,然而變異株疫苗也并非就一定不安全。穩定性方面,我們要選擇品質保障好的廠家,毒價穩定、無外源污染、批間差小的疫苗。滅活疫苗的建議在穩定的豬場使用,不建議在藍耳感染活躍的豬場使用。
3)?? 免疫程序如何制定?藍耳防控的核心是迅速的穩定種豬群,所以免疫程序的制定也是根據豬場的感染狀態,重點考慮種豬的情況。對于種豬穩定的豬場,免疫程序的難點就是找到仔豬群藍耳活躍的時間點,在活躍點前3-4周完成免疫即可??梢栽诋a房也可以在保育舍。種豬實施跟胎免疫最好,因為可以避免疫苗對懷孕早期和后期母豬的影響。對于不穩定的豬場,建議母豬群普免,目的是迅速讓豬群穩定下來,在免疫的過程中不排除有一定比例的副反應。該類豬場仔豬群多數在產房免疫。隨著免疫的進展,母豬群穩定下來之后,可以調整仔豬的免疫程序。對于后備豬的免疫,建議在配種前完成兩次免疫,第二次免疫與配種間隔42天以上。對于公豬的免疫,穩定豬場公豬最好不免疫,不穩定的豬場建議使用疫苗免疫使其穩定,不排除有損失,但是藍耳不穩定的排毒公豬對生產的危害也很大。
4)?? 后備母豬馴化問題。種豬群的穩定是控制藍耳病的核心。種豬群不穩定最大的風險因子就是后備豬的進群。所以后備豬的馴化是保障豬場種豬群穩定的必要措施。馴化的目的是讓后備母豬進群前完成感染并度過排毒期進入穩定的過程。馴化可以用疫苗馴化也可以用本場帶毒的豬只或者是病料進行接觸馴化。
3、 仔豬病毒性腹瀉
??仔豬的病毒性腹瀉也是豬場的高發性疾病,造成很大的損失。該病主要造成初生仔豬的死亡,7天以內的仔豬死亡率接近100%。造成病毒性腹瀉的病原主要有流行性腹瀉病毒、傳染性胃腸炎病毒、輪狀病毒、冠狀病毒等。這些病毒感染等臨床癥狀基本相似,很難區分。當前流行最多的還是流行性腹瀉病毒。另外誘發該病發生或癥狀加重還有一些輔助因素,如免疫抑制、霉菌毒素、細菌混合感染、環境溫度低濕度大、生物安全管理差等??刂圃摬∽詈玫霓k法還是免疫,配合良好的飼養管理。
該病的免疫主要是對母豬進行免疫從而保護仔豬。一般有兩種免疫模式。第一種是常年的跟胎模式,建議產前免疫兩次活疫苗加一次滅活苗。這樣可以提供足夠的免疫力。第二種模式是在9-10月份進行兩次普免,活疫苗一次滅活苗一次,間隔3-4周。隨后在腹瀉的高發季節11月-3月期間進行產前的跟胎免疫,也是建議活疫苗加滅活苗各免疫一次。對于爆發場可以采取緊急免疫的辦法來控制疫情。
??免疫是防止病毒型腹瀉發生最好的辦法。而當腹瀉發生的時候,除了緊急免疫母豬外,恰當的處理措施也很重要。最重要的是生物安全,對于發病的欄以及舍做好消毒,防止污染未發生的產房或者產床,保持環境合適的溫度和降低濕度。必須做到全進全出,防止臨產母豬進入有腹瀉污染的產房。其次是果斷處理,7天以內的仔豬迅速無害化處理,不治療。7天以上的仔豬立即斷奶,給予補液和支持療法,如果有合適的奶媽豬可以給予寄養。給予母豬群調理胃腸道調理的保健措施對于疫情的處理有一定幫助。
4、 豬圓環病毒病
??圓環病毒病在我國也是廣泛流行的疾病,目前幾乎找不到圓環陰性的豬場。圓環的感染主要導致生長緩慢、免疫抑制。其危害的大小與毒株的毒力已經豬群本身的抗病能力有很大的關系。該病的病原主要是圓環病毒2型,2型里面又有2a、2b、2c、2d四個亞型,我國目前流行的以2b為主。2b亞型的疫苗對其他亞型的毒株有交叉保護,但不完全保護。復雜的地方在于,現在除了圓環病毒2型外,臨床還流行圓環病毒3型和圓環病毒4型(最新發現)。這也是我們臨床上圓環疫苗免疫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圓環病毒病是一個免疫抑制很嚴重的疾病,甚至其影響比藍耳病要大。圓環的感染可以導致藍耳疫苗、豬瘟疫苗、偽狂犬疫苗等幾乎所有疫苗的免疫失敗或者免疫效果不確實。而藍耳病的感染時不影響圓環和偽狂犬疫苗的免疫效果的,但是對豬瘟疫苗的免疫有影響。所以很多人認為圓環本身致病性不是很強,主要導致育肥豬的生長緩慢,把它定義成一個經濟型疾病,甚至迫于非洲豬瘟的壓力取消了圓環的免疫。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圓環病毒感染絕對是危害豬場基礎免疫的重要基礎性疾病。一定要做好全群的免疫。
我國圓環病毒免疫仔豬主流的免疫程序是在產房免疫,然而這種免疫方式并不一定最科學。通過大量的臨床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仔豬群圓環病毒的活躍點往往是在肉豬的中期或者后期,保育階段往往不是很活躍。這個時候應該考慮避免母源抗體的干擾,將免疫日齡推至斷奶后。這樣對于后期的保護效果會更好。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豬場反應圓環疫苗效果不好的一個重要因素。另外感染壓力大的豬場,兩次免疫的效果肯定好于一次免疫。
5、 豬支原體肺炎
??豬支原體肺炎,俗稱喘氣病。 該病也是豬群廣泛流行的疾病,我國豬場的流行率大約93%。只有極少數豬場可以做到豬肺炎支原體的凈化。該病主要引起仔豬的呼吸道疾病以及生產緩慢、飼料報酬下降。通常和圓環病毒病一樣被認為是經濟性疾病而被忽視。其實支原體肺炎也是重要的門戶病。原因在于該病的感染主要是破壞氣管和支氣管表苗的纖毛,而纖毛又是呼吸道本身重要的防御器官。一旦纖毛被破壞,豬只就失去了一道很重要的呼吸道防御機制,就很容易繼發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包括病毒性的和細菌性。所以支原體的免疫對于豬場十分重要,不可忽視。
支原體的疫苗有兩種,活疫苗和滅活疫苗?;钜呙绲拿庖咝Ч话阏J為要優于滅活疫苗,由于其主要通過占位效應來起到保護作用,且免疫保護期較長。有噴鼻免疫、胸腔免疫、費內免疫幾種免疫途徑。滅活疫苗主要是進口疫苗,一般要肌肉注射兩次,也有一針型的,但效果不如兩針的。滅活苗的優勢主要是品質穩定,免疫確實,不受免疫操作以及抗生素的影響。
6、 豬偽狂犬病
偽狂犬也是豬群危害較大的疾病,流行范圍較大。2011年之后我國發生了一輪嚴重的變異偽狂犬的流行。導致了我國大多數豬場偽狂犬的轉陽。后經證實變異的偽狂犬毒株毒力增強。偽狂犬可以導致母豬嚴重的流產、返情、屢配不孕、產死胎木乃伊等繁殖障礙,也可以引起產房仔豬的神經癥狀、腹瀉,死亡率高。保育豬和育肥豬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癥狀,保育豬也伴有神經癥狀。日齡越小的豬發病癥狀就越嚴重。
免疫偽狂犬疫苗是防控該病最好的辦法,而且偽狂犬疫苗的特點是免疫原性極強,保護效果很好。但由于目前流行毒株發生變異,普遍使用的疫苗對其保護力下降,但任然有交叉保護。需要我們對于偽狂犬的免疫程序作出調整,即通過多次免疫來達到好的保護效果。一般建議母豬群免疫3-4次每年,肉豬免疫2-3次。是否需要滴鼻,根據豬場的感染情況,一般陰性場和陽性的穩定場(母豬不排毒給仔豬)的場不需要滴鼻。母豬感染不穩定真正排毒的和保育舍有循環感染的可以滴鼻。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偽狂犬的免疫程序,首免日齡不宜過早,以往35-45日齡的免疫程序值得商榷,因為隨著現在母豬免疫的重視,或者母豬群已經是經過野毒感染后陽性穩定場,母源抗體的滴度非常高,對于疫苗免疫的干擾很厲害,高水平的母源抗體往往可以維持到60-70日齡,所以首免日齡也可以相應推后。當然母豬免疫不好或者有問題的豬場除外。
是否需要采取活疫苗加滅活疫苗的免疫方案,筆者認為并非一定要這種方式,因為經過大量的臨床試驗證明,僅用活疫苗也完全可以很好的控制偽狂犬的感染,甚至讓陽性場轉陰,從而凈化偽狂犬。當然活疫苗加滅活疫苗的免疫也未嘗不可,這種方式可以使得免疫后抗體水平很高。
做好疫病防疫工作是保障養豬生產穩定的重要措施,養豬生產者一定要及時了解豬場疾病的流行態勢,做好免疫預防工作。同時要做好免疫監測工作,及時評估免疫效果和調整不當的免疫程序。疾病的流行態勢一直是動態的變化的,我們的防疫措施也應該隨之應變,以免給疫病可乘之機。